抚松县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人参,人形者有神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介绍如何治疗才好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210403/8811354.html

人参发展历史的记载

人参(PanaxginsengC.A.Mey),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,是闻名世界的药材,在我国发现和应用的历史源远流长。它与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相伴而行,最早的文字记载甚至早于甲骨文,距今有超过三千五百年的历史。也就是说,中国从出现文字开始,就有关于人参的记载。春秋时期,越国大夫范蠡所著《范子计然》一书中就有过“人参出上*,状类人形者善”这样的描述。由此看来,有文字记载产地和性状的人参也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。上*,即当今的山西省长治市一带,属太行山脉。目前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,上*人参与现在的长白山人参是同种,而不是现在的上*的道地药材*参。东汉许慎(约58-年)所著《说文解字》中注明“人参,药草,出上*”。汉末时期(-年)的《名医别录》中记载,人参:“一名神草,一名人微,一名土精,一名血参,如人形者有神,生上*及辽东。”南朝陶弘景(-年)所著《本草经集注》中记载:“上*郡在冀州西南。今魏国所献即是,形长而*,状如防风,多润实而甘。世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,形细而坚白,气味薄于上*。次用高丽,高丽即是辽东。形大而虚软,不及百济。”原文中“高丽”,实为当时“高句丽”之简称,现在的辽宁东部和朝鲜半岛北部。而“百济”,与现在的南朝鲜代称“高丽”,地理上更相近。两者分别属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理位置,仅是名字相近,并没有继承关系。从文献记载时间先后顺序看,人参产区的记载最初是山西太行山脉一带,而在东北长白山脉及朝鲜半岛也有发现。因此很多学者便提出:“人参产地因气候变化,逐渐由山西太行山脉一带,往东扩展到我国东北及朝鲜半岛一带”,但实则谬矣。秦汉时期,中原地区百姓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,且生活物资极为有限,百姓需要做相应的记录来掐算着过日子,因此较早地推动了文字的产生,关于人参的应用也被很好的文字记录下来。而东北地区物产丰富,少数民族祖先多以游牧和狩猎为生,生活方式粗旷,削弱了文字体系的重要性,几乎没有相关著作流传。人参应用的宝贵经验仅被推崇神农氏的萨满教保存记录下来,鲜有人知。所以,单从文献记载上看,的确是“产地向东北迁移”了。而事实是,以草原为生的满人祖先,才是最早使用人参的族群。人参“百草之王”的称呼,实来自于满语“奥尔厚达”。“奥尔厚”是草类的统称,“达”是头领的意思,翻译成汉语便是百草之王。时至今日,东北人仍倦懒于落笔行文,近年关于人参研究的重要文献,多为山东和江浙一带的专家执笔。人参的生长环境《名医别录》中记载:“三桠五叶,背阳向阴,欲来求我,椴树相寻。”又注曰,“椴树叶似桐甚大阴广,则多生。”北宋苏颂(-年)编撰的《图经本草》中称人参:“多生于深山中,背阴近椴漆下湿润处”,“初生小者三、四寸许,一桠五叶,四、五年后生两桠五叶,未有花茎;至十年后生三桠,年深者生四、五桠,各五叶,中心生一茎,俗名百尺杆。三月、四月有花,细小如粟,蕊如丝,紫白色;秋后结子,或七、八枚,如大豆,生青熟红,自落。根如人形者神。”人参的采收加工《本草经集注》中记载:“二月、四月、八月上旬采根,竹刀刮,曝[pù]干,无令见风。”明代陈嘉谟(-年)所撰《本草蒙筌》中对人参的采收时间有评论:“轻匏取春间,因汁升萌芽抽梗,重实采秋后,得汁降结晕成胶。布金井玉阑,入方剂极品。”其释义为:“春参无力,虽一两,不如秋参一钱。”明代李时珍(-年)所著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上*,今潞州也。民以人参为地方害,不复采取。今所用者皆为辽参。”明《清凉山庄》中记载:“自永乐年后,伐木者千百成群,蔽山罗野,斧声如雨,喊声震天。川木既尽,又入谷中,深山之林亦砍伐殆尽,所存百之一耳。”民国时期赵燏[yù]*(-年)《中国新本草图志》载:“潞州人参,征录素苛,采挖极滥,参迹日就稀少,不能复古茸之盛况矣。”所以,明代之后上*人参近乎绝迹,是由于人们对山林毁灭性地疯狂采伐,使得人参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惨遭破坏,从而导致太行山、燕山野山参的绝灭。中原虽早有人参记载,而百姓却并没有赢得人参的庇佑和祝福,令人唏嘘。清初,长白山地区一度被朝廷封为禁区,但地域太过广袤,难以封禁,康熙中期偷采参业达到全盛,以山东、河北破产农民闯关东,放山采参为主。岁不下三四万,牛马至七八万,口粮达七八万石。盛况堪比同时期大洋彼岸的美国淘金潮(GoldRush)。由于采挖人数众多,长白山区产量减少,人参主要产区东移至长白山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锡霍特山脉,那里人迹罕至、物产富饶,满山遍野人参随处可见,多得可称为“参场”。人参是历代皇家御用贡品,有专门的衙门向产地摊派征收上等人参。明朝开始野生人参产量就已越来越少,采参者便将不足重量的小野生人参集中移植在适宜的地方加以看护,待重量足够时再挖出,这就是“移山参”的最初来源。从乾隆开始,参苗移植人参的方式开始盛行,之后逐渐发展成发林开园种植,园参逐渐替代山参成为主要产品。民国时期,中国的人参栽培业在吉林省通化地区甚为兴盛,据陈福增等编著的《抚松县人参志》可知:民国初年,吉林抚松县已有人参栽培专业户余家,年产人参35吨,占全国人参产量的70%。抚松县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种植人参之乡。年,我国著名药学家、本草学家赵燏*教授编著的《中国新本草图志》第二册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人参(包括朝鲜人参、东洋人参和西洋人参)的植物形态、栽培方法、生物性状及内部构造等内容,结合历代本草文献进行了详细的论述,并有人参原植物彩色图。赵氏以本草学为基础,以当时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为主,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前的人参科研成就做了一次全面的总结。人参的药性功效历代医药文献多有记述。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“人衔根,甘微寒,无*,补五脏,安精神,定*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,久服轻身延年。”《名医别录》曰:“神草,微温,疗肠胃中冷,心腹鼓痛,胸胁逆满,霍乱吐逆,调中,止消渴,通血脉,破尖积,令人不忘。”《药性论》曰:“主五劳七伤,虚损瘦弱,止呕哕,补五脏六腑,保中守神,消胸中痰,治肺痨及痫疾,冷气逆上,伤寒不下食。凡虚而多梦纷纭者,加之”《本草纲目》曰:“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,发热自汗,眩晕头痛,反胃吐食,痎[jiē]虐,滑泻久痢,小便频数淋沥,劳倦内伤,中风中暑,痿痹吐血,嗽血下血,血淋血崩,胎前产后诸病。”以上所述人参,皆指野生人参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对人参的功效概括为:“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用于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气血亏虚,久病虚羸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。”其中,未注明具体指哪种人参。人参的分类人参按其生长来源不同可分为:野生人参、林下山参(野山参)、移山参、园参等;按其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:生晒参、红参、大力神、活性参等。现医院和药房常见的人参饮片,属于生晒园参切片。参考文献[1]李桂生.野生人参鉴别技术[M].科学出版社:北京,[2]宋承吉.中国人参史[M].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:辽宁,[3]陈*力.人参的鉴别和应用[M].文汇出版社:上海,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