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松县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北师大蔺秀云教授团队疫情当前,如何应对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

本是辞旧迎新的时节,但新型冠状病*的出现和飞速扩散,给节日的气氛带来了阴霾。

疫情当前,我们会“慌”?

在想法评估上,一些人会认为疫情是无法控制和不可预测的,因为它来势汹汹;也有人认为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,“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吃野味的人”。

不同的想法,也会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。认为疫情无法控制和预测的人,可能会感到:

恐惧、恐慌,又害怕又着急

无助,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

退缩、孤立,不想与人接触,认为“人世太凶险”

认为疫情本来可以避免的人,则更可能有这样的感觉:

被侵犯和背叛

失去信任

愤怒,尤其是对吃野味的人,认为他们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健康

想“报复”、要求正义,在社交平台上发布“吃野味的人都该判死刑”的言论

在这些情绪中,“恐慌”可能是最普遍的。

严重的情况下,面对疫情的恐慌可能会让人做出一些强迫行为,比如,洗手本身是件保护自己的好事,但极度紧张地一遍遍洗手、一天洗几十次,想停也停不下来,内心非常痛苦,就变成强迫行为了。面对疫情还可能会出现疑病,呛咳一下都会吓得不得了,害怕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感染。

“慌”可以,但没必要“很慌”

恐慌本来是具有社会适应意义的,因为恐慌意味着对危险的警觉,感到“慌了”的人会对危险更敏感、更积极地保护自己;而一些对疫情不以为意毫无恐惧、不戴口罩又喜欢扎堆的人,可能不能敏感地做出反应,最终暴露于危险之中。

但过度的恐慌是破坏性的,严重影响人们的心态和生活。我们已经在网上看到了许多消息、新闻甚至谣言,也许你跟我一样,总是忍不住去刷这些信息,不止出于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,更是出于恐慌。恐慌可能驱使人们更多地去搜索、去看更多疫情的报道,并越看越慌、越慌越想看,从而形成恶性循环。

“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原因的灾难,我们总有一种基本的冲动,那就是想要去看、去打听,直到我们觉得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都了然于胸了。”康涅狄格大学(UniversityofConnecticut)的肯尼斯?拉克伦(KennethLachlan)这样说,“这可能是一种解决威胁的方式:了解威胁,把未知的威胁纳入到我们对周围世界原本的理性理解里。”

也就是说,比起疫情本身,“未知”和“不确定性”更让人恐慌,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完全无法控制它,这种失控感更让人焦虑。

面对新型冠状病*,保护自己和家人最好的方式,就是待在家中,自我隔离。

对那些本来就很宅,一个星期不下楼都心无波澜的人来说,这很简单。

在家一时爽,一直在家一直爽。

但对那些性格外向,平时喜欢呼朋唤友,或者喜欢户外的人来说,长时间呆在家中,可能会像坐牢一样煎熬。

很显然,这不是他们习惯的生活节奏。

面对这种情况,该怎样调整自己呢?

其实,不管是挫折也好,灾难也罢,当你原有的生活状态突然被改变时,不可避免会面临两个选择:

一个选择是抗拒它。

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些?这太不公平了!

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,心态就会变得越来越烦躁,在家的日子显然不会好受。

当然,我们还有另一个选择,就是接纳它,然后看一看,在这种缓慢的生活节奏中,自己可以做哪些让自己感到充实的事。

那么,宅在家中,除了吃饭、睡觉,客厅阳台一日游外,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呢?

1.健身

在家待久了,睡眠过多,作息不规律,很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,精神不振。

要避免这种情况,可以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健身。

健身的方式有很多,可以是瑜伽,也可以是俯卧撑、深蹲、平板支撑等。

总之,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锻炼就好。

最好固定一个时间,每天去做,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变得有规律。

健身完后你会发现,那个自信乐观、精力满满的自己又回来了。

2.读一本书

往常的时候,因为生活节奏很快,我们更习惯的是碎片化阅读。

吃饭的时候、坐公交地铁的时候、晚上要睡觉的时候,我们会刷刷手机,看看自己想看的资讯。

碎片化阅读有很多优点,比如简单、快捷,接受的信息量很大。

但它也有不少缺点,比如缺乏深度的思考,让人变得越来越浮躁。

而利用假期的时间,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,就可以弥补碎片化阅读的这种不足。

书的选择类型,可以是小说,可以是心理类的书,也可以其他专业的书籍,总之,按照你自己的喜好选择即可。

但不管什么书,最好是那种能让你深度思考,让你有所成长的书。

这样,读书才可以真正为你的心灵提供营养。

众志成城

联系我们:

靳丽华老师:心理学副教授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周荣霞老师: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徐少卿老师:心理学硕士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安叶青老师:应用心理学硕士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-(北区、中区)

-(汾东校区)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