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松县论坛

首页 » 问答 » 问答 » 小城故事阚兆贵讲述抚松兴隆街买卖号
TUhjnbcbe - 2020/10/8 0:37:00
白癜风病因都有什么 http://m.39.net/pf/a_4611054.html
抚松兴隆街买卖商号讲述/阚兆贵整理/阚世钧年编辑《抚松百年》之后,我翻阅着爷爷当年在抚松县城开水磨坊留下来的营业执照照片,上面有“兴隆街”相关表述:现地产小麦粉贩卖营业许可证。本籍:通化省抚松县抚松街。住址:抚松县大南门外兴隆街门牌九五号。光绪二十八年、康德五年。关于这条“抚松大南门外兴隆街”,我父亲还保留着比较清晰的记忆。现将父亲讲说抚松兴隆街的内容整理出来,让我们伴随着往事记忆再穿越回老抚松山城。…………你爷爷当年在抚松县城开的杂货店有个字号叫“成发东”,地点就在现在的土地局附近;当年那里有一个标志性建筑就是“平房子”。成发东杂货店附近有两个山货庄,一个宜兴号,就在我家对门;再一个就是靠平房子道西:张家山货庄,张家床子,也是以山货为主。宜兴号的主人是老曹头和老雷头,具体他俩谁的股份大,不知道。后来在就业局担任会计的赵丛民她父亲在宜兴号当小伙计,数他年龄小。张家床子也是收山货的,哥俩,有一个因为参加了一贯道,解放后被管制起来。后来他们全家搬到天津去了。张家床子的后人有两个在抚松:一个在财*局工作,一个在农业局工作。那时候,咱那条街叫兴隆街,真是特别得热闹。从小南门一往南走,就有李国华他家开的果子铺,往东就是张家园子。在道西就是我表哥的父亲开的小杂货铺,再就是张家床子;道东就是平房子了。平房子那边有荣发运药铺,坐堂医生是李春华。平房子道西还有一家张家药铺,张家药铺的主人箫吹得好,空竹也耍得好;但是他有癫痫病,后来药铺*了。他家不如荣发运药铺兴隆。张家药铺卖了,道西的李公春老李头买来,又开了杂货铺。平房子再往南是老卢家的木匠铺、宋家店,再往南就是刘广新的杂货铺,这都是道西的。顺着道西往南就是老*家,主人就是当年给仙人洞庙宇做雕塑的那个老*头,主要做扎纸人、扎花那行的。再往南就是小夹信子了。平房子往南道东有:老王家有个杂货铺;再就是于家铁匠炉,还有吕家铁匠炉;再就是李家酱园子,还有就是王家肉铺:后来在城建局设计室当主任的王举才他父亲开的。这是从小南门往南那条街。从平房子往东:我们家的成发东杂货铺兼着阚家磨坊,东屋邻居老焉家是编炕席的;再往东是洗礼帽的老杨家,再往东是窑子街,再往东就是焉老六剃头的,靠街。剃头匠往东就是东市场了,有戏园子、说书馆,卖布的布匹床子,开饭店的赵家饭店、王家饭店。再往东就没有住家了。这是道北。平房子以东道南那趟就是:宜兴号。咱对门那家搬了好几次家了。一开始是烙煎饼卖的,后来换了薛家豆芽:生豆芽卖。再往南就是纸坊,做窗户纸的:他是用牲口推大碾盘。收来破烂绳,剁碎了,沤、泡以后,搞碾子推,把纸浆往墙上刷,干了就是窗户纸。再往东就是陈百发家编炕席的,再往东就是郑明长家开的小卖店,再往东就是杨文杰父亲家算卦。再往东就是孙洪岩开的床子,卖收破烂收来的铁,也算杂货铺吧。再往东,就是刘寡妇旅店·大车店:两铺大炕,院子也大。旅客大部分都是沟里下来卖粮的,那里能存车,有栓牲口的地方,喂草料的。与刘家大车店相比,宋家店小,只能在那里住,靠街是两铺大炕,靠后边就是小房间。有些放木排的愿意到那里住,后边有单房间,他找女的陪着。木把挣的一辈子的钱,或者卖棒槌的钱,就上那里取乐了。早晨起来,这个兴隆街早市可热闹了,没等着我们起来就给吵吵醒了。卖菜的、卖柴禾的、卖油条、卖豆腐脑的、卖烧鸡的、卖煎饼的,卖什么的都有了。我那同学赵桂英她父亲,老赵家的豆腐脑挑着,他在现今的西江桥那么老远,挑着挑子上兴隆街来卖。还有江西的老金头,做米醋做得挺好。老展家炸油条炸得好,老焦家是做烧鸡的,烧鸡做得好吃。整个那条街卖菜的也多,有会喊的,有不会喊的。有个老头外号叫“霸王”,会喊,唱的调也好听,嗓门也洪亮,就像侯宝林说相声提到的那位。他儿子叫“小霸王”,小霸王后来调松江河去了。你爷爷早起来把门开开,咱家开小卖店。店门早早就开了。咱家不有大板凳么,往来行人有时上咱家店歇脚。你爷爷把水烧开了。店里边有个桌子,暖壶、茶壶,往来人累了,可以进来坐着歇歇脚。有的买了货,也坐着歇会。早起来,你爷爷推开门以后,就推个单轱辘车到东市场,卖粮食的大部分集中在东市场那个胡同,去买小麦,挑一挑,看看麦子是不是成熟了;伸袖子,通过袖口讲价,购买后装口袋里推回来。别看咱家是大南门外,属于县城外吧,却比县城里热闹。县城里街里做大买卖的多,他白天行,但是早晨没有早市。那时为了保护县衙门,县城四周修了四个门,加上小南门五个门。把城门一关,保护县衙门和那几个大买卖。解放以后,抚松老城的城门都扒了,南门只保留了一个小岗楼。抚松县成立广播站以后,喇叭就安在小岗楼那里了。我小学念书那暂,和同学扈玉才上岗楼顶上:岗楼有楼梯,挺陡的。“这个喇叭里头就有人呀,能说话能唱。”“我就不信,不信上去看看。”喇叭里哪有人啊,那时的小孩还不懂。澡堂子在街里,南门里也有理发店;比较有名的有老艾家理发店。理发的和开澡堂子的大都是戏迷。抚松县城还有跑行商的,跑行商做人参买卖的,到过天津、上海,马连良、梅兰芳的戏都看过。外地的戏班子到抚松唱戏“打炮”,需过理发店、开澡堂的、跑行商的这一关;如果过不了,在抚松县就站不住脚。戏迷们叫好,外地戏班子能站住,就可以在抚松唱下去;如果戏迷们不认,头三天就给轰出去了,或者过了三天就没有看的了。我还记得:西戏园子大,东戏园子小。………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1
查看完整版本: 小城故事阚兆贵讲述抚松兴隆街买卖号